佛教是宗教还是哲学?

0
172

翻译:Stone 校对:Sandy

文章来源:http://bigthink.com/21st-century-spirituality/is-buddhism-a-religion?utm_campaign=Echobox&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

如果你依据过去二十年出版的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丛书,你会认为佛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哲学体系,由一位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的男人所设计,沿着精神分析和哲学的方向发展了两千四百年。

事实上,佛教更适合看作是新兴科学,这与其它信仰截然不同。许多现代思想家认为理解佛教不必借助信仰。信仰问题也是佛教的创始者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俗名)通常回避的问题。正如巴彻勒所说:“释迦牟尼的佛法开启了一扇新兴文明的大门,而不是建立一种‘宗教’”。

佛陀向世界敞开他的教诲,它是不依赖于性别和种族的实践。僧侣和尼姑与公众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传教者提供精神寄托,而平民为他们提供食物和金钱。任何人都可以分享佛家三宝:法宝(佛法,佛陀的教诲)、僧宝(佛教出家弟子的团体)、佛宝(领悟佛教真谛的觉醒之人的统称)。有些地方终生成为佛教徒,有些地方可以短时间皈依(日本可以一个季度)。佛家三宝帮助底层人民开启信仰佛教的生活。

佛陀对待宗教的方式和他的追随者对他教义的理解有着显着的差异。佛陀对他周围的印度信仰持怀疑态度。佛教起源于悉达多对传统和精神权威的不断质疑。当佛陀意识到,他的两位瑜伽老师只是希望他相信自己所教的东西而不是通过实践去自己验证,佛陀就离开了他的老师。在佛教中,信仰依赖于经验和推理,而不是脱离实际的妄想或一厢情愿的奢望。

而现实是:佛教是一种宗教。截至2010年,全球有佛教徒4.88亿人,占世界人口7%。大多数居住在亚洲(4.81亿),有一半的佛教徒住在排满前四的国家,中国、泰国、日本和缅甸。

在教义中,有很多超自然的意识形态,把佛教和其它宗教联系起来。尽管有越来越多关于正念冥想功效的临床文献,佛教仪式和信仰并不总是与现代科学相吻合。佛教中最具争议的哲学观点是轮回。在佛陀拒绝回答的14个问题中,包括宇宙是否有始有终。在轮回中,根据你行善的多少,可以重生为各种形态。佛教也有很多戒律和祈祷。例如从纽约唐人街传出的“冥婚”诈骗圈,就是从满怀期盼的父母和祖父母那里骗取钱财。

尽管佛陀拒绝承认宇宙有始有终,但佛教的宇宙论却错综复杂而激烈(指佛教中关于十八层地狱的描述)。自从佛陀觉醒后,传教45年,没有一本书可以代表他教义的全貌。

佛教是宗教吗?对很多人来说,当然是。和其他世界宗教一样,它提供了一系列道德准则,其中最好的实践是将同情、平静和怜悯贯穿你的生活。它也有其超自然的体系。死后的天国和地狱是佛教所特有的,然而每一个宗教系统都设计出了自己神秘的分类学。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教并不唯一。

佛教独特地影响着日益增长的世俗主义在整个星球上的表现。为此,佛教思想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冥想训练稳定地赋予个体一种新的情感。这揭示了人们对转瞬即逝、没有实质、并不完美的事物的渴望导致了痛苦。

佛教不渴求来生,而是重点关注当下,这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行为(因果报应)产生的后果,并从最开始就准备好了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任何麻烦。与众不同的僧侣们分享着“欲望是痛苦的根源”之观点,以及人们的行为累积起来会影响所在的世界。个人责任与社会礼仪相互影响。

这些都是适用于当今世界的经验,就像悉达多用半生的时间所教导的一样。对于宗教来说,在这个传统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且不说精神归属,人们关于磨难以及克服痛苦的技巧的知识都有很大的价值,这些并不需要超自然的信仰。信仰只是证实的过程。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