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文明伊始便存在飞碟

0
261

  能体现中国创世纪的《山海经》里,记载有被称作帝江的飞碟。古代人因无法理解科学文明的产物——飞碟,所以他们误以为飞碟是活着的神。我们可以从多处发现有关飞碟的记录:

圣经以西结书里,记载有被称作活物之神的有关飞碟的内容:

『光彩照四方…各有四个脸面,四个翅膀,他们的腿是直的…都灿烂如光明的铜。在四面的翅膀以下有人的手。…活物的灵在轮中。…我观看,…模样如精金,其内和周围如火…光芒四射…』

山海经西次三经里,记载有被称作浑沌神帝江的有关飞碟的内容:

『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郭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描述为散发像火焰那样的光,以及像带有翅膀和腿的口袋一样,是表现诸神(天帝)的空中移动装置,即椭圆形的飞碟。

我们可以理解山海经里描述帝江的内容和圣经里描述精金为神的内容,其外形类似。中国文明伊始便存在飞碟

旧约圣经<民数记>第九章里记载着有关飞碟形态的内容:

“立起帐幕的那日,有云彩遮盖帐幕,就是法柜的帐幕。从晚上到早晨,云彩在其上,形状如火。常是这样。云彩遮盖帐幕,夜间形状如火……”

在史记<封禅书>里记载着与旧约圣经同样的内容:

“举行封禅时,夜空中出现亮光,白天封土上白云腾飞。”

不仅在《山海经》,在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也能发现更多的与《旧约圣经》同样的内容:“……放置神殿祭祀。其神有时一年也不出现一次,有时一年出现多次。晚上出现的时候,就像彗星那样经常发光,飞自东南方而进入神殿。”这里描述的“像彗星那样发光”表现的就是飞碟。此外,在《古今图书集成卷十九日异部》、《明通鉴》、《资治通鉴》、《四川通志》等中国古书里,都可以发现飞碟现象。“十日并出”、“有叁日相承,出西方而东行”等这样的内容表现的就是飞碟。

没有体验科学文明的古代原始人靠自己的知识体系无法科学理解《山海经》和《史记》中所记载内容的真正含义,所以只能理解为神话。但从21世纪科学知识的角度看来,原子结构变形被认为是可行的,所以这些内容的真正含义是可以被科学地理解的。

通过超光速物质的移动、原子结构的变形、空间移动等科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飞碟并不是什么科学幻想而是主流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有时犯这样的错误——用自己有限的知识来推断无始无终的无限世界的一切。

留下一个答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